胖都来硬蹭胖东来!商业碰瓷套路大起底!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41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家人们,商业圈最近又双叒叕上演 "李鬼遇李逵" 的戏码了!5 月 1 日浙江一家叫 "胖都来" 的商场开业,刚打出招牌就被网友集体打假:"这怕不是胖东来的 ' 孪生兄弟 ' 吧?" 这边胖东来火速反击,不仅晒出律师函还向市场监管局投诉,直接把这场 "碰瓷式取名" 的争议送上热搜。咱就是说,现在连商场取名都能玩 "大家来找茬" 了?背后藏着多少行业仿冒的潜规则,今天必须扒个明明白白!

一、开业即翻车!"胖都来" 被扒皮的三重暴击

浙江网友拍到的开业现场图简直是大型 "撞脸现场":红底白字的招牌、极简的字体设计,连 "胖 X 来" 的结构都和胖东来如出一辙。更绝的是商场标语 "让每个家庭都享受品质生活",和胖东来的 "不满意就退货" 堪称 "文案双胞胎"。有许昌网友当场拆穿:"胖东来的 logo 是笑脸图标,胖都来直接搬了个笑脸贴纸,这不是碰瓷是啥?"

胖东来的反击更是教科书级别:5 月 1 日当天就在官方账号发布声明,附带律师函和投诉书的照片,还贴心标注 "已取证抖音、视频号等平台侵权内容"。最刚的是那句 "胖东来的商誉是 28 年诚信经营攒下的,不是靠模仿就能偷走的",直接戳中仿冒者的小心思。极目新闻记者连线胖东来总部,工作人员实锤:"我们连他们的宣传视频都逐帧截图取证了,这次必须较真到底。"

二、一字之差背后的 "碰瓷经济学":从茶颜观色到胖都来

这场争议让我想起当年茶颜悦色起诉茶颜观色的经典案例 —— 都是玩 "形近字 + 风格复制" 的套路。数据显示,近三年来商标近似侵权案件年均增长 23%,餐饮零售行业占比最高。某业内人士透露:"仿冒者算的是 ' 碰瓷性价比 ':胖东来在河南的知名度相当于区域顶流,浙江消费者可能分不清 ' 东来 ' 和' 都来 ',花 10 万取名就能蹭 28 年的品牌红利,简直是空手套白狼。"

更值得关注的是胖都来的回应话术:"胖代表丰盈,都来自董事长姓氏",这种 "牵强附会式解释" 在仿冒界堪称经典。当年鲍师傅被山寨时,仿冒店也是声称 "鲍是姓氏,师傅是尊称",结果被法院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。法律专家高景贺律师指出:"判断侵权要看三点:名称是否足以引起混淆、是否利用他人商誉、是否存在主观故意。胖都来这三条全中,妥妥的 ' 碰瓷式注册 '。"

三、胖东来的 "较真" 背后:28 年攒下的 "售后天花板" 人设

可能有人会问:不就一个名字吗?胖东来为啥这么较真?看看胖东来的经营数据就懂了:4 月销售额 17.49 亿,年度累计 80.27 亿,靠的就是 "不满意就退货""30 天无理由退换 "的极致售后。许昌消费者都知道:在胖东来买衣服剪了吊牌也能退,蔬菜水果不新鲜直接赔钱,这种" 把顾客当家人 " 的口碑,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。

网友翻出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采访:"我们花 20 年让 ' 胖东来 ' 这三个字代表 ' 放心 ',现在有人想借这三个字赚钱,就是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。" 这种对品牌信誉的珍视,在仿冒成风的商业环境里显得格外珍贵。就像茶颜悦色胜诉后网友说的:"保护的不是某个品牌,是整个商业环境的诚信底线。"

四、商标碰瓷产业链:从注册到维权的攻防战

这次事件撕开了商标仿冒的完整链条:

1. 注册漏洞:打擦边球的 "商标猎人"

某商标代理公司透露:"他们会盯着区域龙头品牌,专找没有全类注册的名称,比如胖东来可能没在 ' 商场运营 ' 类别注册,就赶紧抢注 ' 胖都来 '。" 更有甚者批量注册 "茶 XX"" 蜜 X 冰 " 等系列商标,坐等品牌方高价回购。

2. 运营套路:借势营销的 "蹭流量大师"

胖都来开业当天,抖音话题 #胖都来开业 和 #胖东来 捆绑传播,评论区故意引导 "是不是胖东来分店"。这种 "争议营销" 成本极低,却能让新品牌一夜曝光量破百万,堪称 "黑红经济学" 的实操案例。

3. 维权困境:被仿冒者的 "耗时耗力战"

胖东来的律师团队透露:"从取证到诉讼至少耗时 18 个月,还要支付 20-50 万的维权费用,很多中小企业根本耗不起,只能眼睁睁看着仿冒店遍地开花。" 这也是为什么茶颜观色案打了 4 年才胜诉,仿冒者就是吃准了 "维权周期长" 的空子。

五、给所有品牌的防碰瓷指南:从注册到维权全攻略

1. 商标布局要 "狠"

核心商标全类注册:胖东来应该把 "胖 X 来" 等近似名称一网打尽,避免被钻空子

动态监测商标池:用软件实时监控近似商标注册,发现 "胖都来"" 胖莱来 " 等立即异议申请

2. 品牌辨识度要 "强"

胖东来的笑脸 logo、橙色购物袋、极致售后都是强辨识度符号,仿冒者只能模仿名称,模仿不了核心竞争力。就像海底捞的服务、蜜雪冰城的低价,让仿冒者画虎难画骨。

3. 维权态度要 "刚"

胖东来这次的快速响应堪称典范:24 小时内取证、48 小时发律师函、同步公示进展,让仿冒者知道 "碰瓷成本很高"。当年逍遥镇胡辣汤协会败诉,就是因为维权态度不够坚决,被认定为 "滥用商标权"。

六、结语:保护 "胖东来",就是保护我们的消费信任

这场 "胖都来 VS 胖东来" 的争议,本质上是诚信经营与投机取巧的对抗。当胖都来试图用 "一字之差" 偷走 28 年的品牌信誉,胖东来的较真不仅是为自己维权,更是在守护整个商业环境的公平底线。就像网友说的:"如果连 ' 胖东来 ' 这样的良心企业都保护不了,以后谁还敢用心做品牌?"

希望这次事件能给所有仿冒者敲个警钟: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,靠碰瓷能换来一时流量,换不来长久信任。真正的商业成功,从来不是靠复制粘贴,而是像胖东来那样,用 28 年时间把 "品质" 和 "诚信" 刻进品牌 DNA。下次再看到类似 "胖都来" 的仿冒者,咱们消费者不妨多问一句:"你学得了名字,学得了胖东来的 ' 不满意就退货 ' 吗?"

(数据来源:北京青年报、极目新闻、《法治日报》)



Powered by 外围足球推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